作为极具科学精神的铁人,今天我们秉承求真务实的精神,来一场严谨的科学之旅,破除关于自行车的那些谣言。
1. 铝合金车架寿命只有五年
有一段时间,关于金属疲劳的探讨在自行车圈广泛讨论。金属疲劳是指一种在交变应力作用下,金属材料发生破坏的现象。而这种交变应力在超过某一极限强度而且长期反复作用即会导致材料的破坏,这个极限称为材料的疲劳极限。这个过程你可以用另外一种更容易理解的情况来代入:想象你百无聊赖地折纸,如果次数足够多,这张纸到最后总会被你折烂。金属疲劳现象同样会发生在你的金属车架上。但如果你让钢架承受的交变应力控制在疲劳极限之下,只要不摔车、不生锈,它基本上可以永远存在。
铝合金则不然,施加交变应力后它最终还是会损坏,作用力越小,寿命越长。目前,自行车器材厂商可以通过在铝合金中加入其他材料或者设计不同的外型(这就是为什么铝合金管型普遍较为粗壮的原因)来增加强度,其寿命已经大大超越传统意义上的铝合金,更不止5年那么少,不然你真的很难在市面上看到那么多20世纪90年代的古董。
2. 碳纤车架我踩着觉得软
Tour杂志曾测试过碳纤维前叉在经过100000次踩踏之后会变得没那么硬。某品牌自行车高级工程师曾告诉CyclingTips:“环氧树脂在某些时刻会形成小裂缝,随着时间的发展,它确实会有所老化,经过足够长的时间,车架会有些许变软,但这是个非常小非常小的系数。我们可以通过测试车架的数据来得到应证,但车手是无法感受到如此微小的变化的。”哪怕你的身体足够敏感,也依然难以体会。
3. 轮胎都有胎纹
汽车、摩托车轮胎都会有胎纹以帮助排水,防止打滑。相对狭窄的自行车轮胎在普通速度下骑乘打滑几率较小。不过轮胎即使实际上已经提升了性能,厂商在营销策略上还是会偏向保留凹槽。当然这在实际中也是有意义的,凹槽间的橡胶在受力时会相互挤压,增加轮胎的滚动阻力。因此不一定所有的轮胎都必须有胎纹,不然光头胎这个名词从哪来?
▲不是所有的轮胎都需要排水槽
4. 窄胎更快
这个说法目前已经被完全打破了。自行车圈大多数人普遍认为越小越轻的东西会让你骑得更快,但其实这条规则对轮胎不适用。已经有很多测验结果显示宽胎滚阻更小。
但是,这只是绝对条件下的单项数据测量,当考虑到重量和气动效果是情况又会怎样呢?重量,其实对滚阻的影响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因此23mm和25mm轮胎间相差的那几克几乎可以忽视。那么空气阻力呢?根据CyclingPowerLab的一项研究,下坡时车手的横截面积大约为0.36平方米,将23mm的轮胎换成25mm的大约会增加0.001436平方米,也就是横截面积增加0.4%,那不言而喻相同条件下空气阻力会随之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以每小时18英里需要102W,换上宽胎则是102.5W,的确宽胎会对输出有所折损。
如果你更注重空气阻力,尤其是冲刺阶段或TT,毫无疑问窄胎会更适合。但如果你无意比赛,热衷长途骑行,你会发现宽胎的舒适度更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