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NA传奇】中国IRONMAN世锦赛第一人
自从1978年,IRONMAN在夏威夷诞生以来,已经有数以万计的运动员完成了这一极限耐力赛事。近些年,随着中国铁三运动的不断发展,以及2015年万达收购WTC后在中国对IRONMAN赛事的大力推广,中国完成IRONMAN赛事的选手呈现出井喷式增长的态势。欲先知其理、必先明其史,谁是中国真正意义上完成IRONMAN赛事的第一人呢?从今天起,IRONMAN就分三期带广大铁友走进张钒先生的传奇铁人人生。
早在1995年,在美国留学的张钒先生就以12小时14分48秒的优异成绩完成了IRONMAN KONA世锦赛,(游泳1小时20分,骑车7小时14分,跑步3小时30分),当时排名776,属于KONA世锦赛中相当优异的成绩。常言道,非凡的成就来源于非凡的天赋和后天的勤奋。张钒先生早在国内求学阶段(北大附中及北京大学化学系)就表现出独特的运动天赋和吃苦能力。
一、长跑运动员与朦胧的铁人梦
实际上,张钒先生早在北大附中学习阶段就非常热爱长跑,那时候作为住校生, 他经常一早和几个同学从北京黄庄(北大附中所在地)跑到白石桥往返(全程距离约8公里)。学校统一组织的冬季象征性越野长跑, 他也是经常拿满小红旗的排头兵,在同学中也属于成绩非常好的,因此也就入选了中学长跑队。考入北京大学后,张钒先生显著的跑步天赋很快显现出来,在新生运动会上一举夺得1500米冠军和800米亚军,从而被选入北大中长跑/越野队并但任了一届队长。 他也好几次代表北大参加过北京市高校运动会,尽管对手中有专业运动队退役运动员,他仍然能够取得第七、第八名的成绩,并成功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
也正是这段参加北京高校运动会的经历,偶然间在张钒先生心中播下了IRONMAN的种子。为准备1983年高校运动会,北大组织学校运动员集训。集训期间,张钒先生偶然看到央视在播美国广播公司(ABC)的夏威夷铁人纪录片,当看到选手要游3.8公里,骑180公里然后再跑个马拉松时,他不由得发出了每一个刚接触这项运动的人都会发出的感慨:“还有人做这样的自杀性运动?”虽然十分惊愕,但IRONMAN留给张钒先生的印象很深,心里觉得如果将来有条件也试试, 可以说埋下十几年后壮举的种子。
二、来到美国与初尝铁三
虽然这部纪录片留给张钒先生的印象很深,但也仅仅是知道了铁人三项运动,知道了在夏威夷举办的长距离铁人赛事。毕竟,那时候的国人基本还处在骑着永久、飞鸽、凤凰上学上下班的阶段,对180公里自行车赛本身还知之甚少, 更何况还要搭上个3.8公里公开水域游泳,再用马拉松压轴!以至于1988年,张先生留学美国也没有实质性开展铁三专项训练。但是,热爱运动的他,一直坚持踢足球、打排球、打网球,经常没事就去跑个万米,继续保持了良好的身体状态。
直到1991年,张钒先生一名同在密歇根的大学同学开始练铁人三项,劝说他这么好的身体条件,不练铁三浪费了,于是张先生从他手上先买了一辆价值300美金的二手山地车,开始摸索训练。 更于1992年在药厂实习时用720美元买了另一辆公路车, 这在当时超过了张先生花500美金买到的二手汽车,成为他最值钱的财产。紧接着,张先生就参加了当地的骑跑两项赛。然后,在1993年6月,张先生第一次参加了当地真正意义的铁人三项,据张先生回忆当时也比较“菜”,只能用蛙泳完赛。但是从那时候开始,就觉得这项运动挺适合他,不像单纯跑步那么枯燥,之后,张先生又参加了其他几次标铁距离的铁三赛事和路跑, 并且越跑越长:用他自己的话: 小学跑200-400米,中学800-1500米,到大学最长也就是3000米而已,现在开始跑10英里到20公里了!
三、波士顿马拉松与KONA邀请
1995年,正值波士顿马拉松100周年前1年,张先生感觉机会难得,很想拼一下参加波马,练了两个月后于是在当年5月参加了克利夫兰马拉松,并以2小时57分31秒的成绩完赛,一下子就取得了去波士顿比赛的资格(当时张钒先生所在年龄组的成绩门槛是3小时10分)。取得波马资格后,张先生转念一想,用这个成绩能够申请参加KONA夏威夷铁人资格吗?于是斗胆就写了一封信,大意是本人是唯一在美国练铁人三项的中国人,最近刚波士顿马拉松取得资格,希望能代表中国参加夏威夷铁人三项赛。当时,他并没有抱有任何幻想,只是想碰碰运气。不料,刚刚过了两周,WTC就给张先生回信了,并表示非常欢迎他参赛。当真正敲开KONA之门时,张先生又有些犹豫,当时他还是个学生,而且还在做博士毕业论文,时间和经济上都不够自由。
于是,他就征求几个朋友的意见,朋友说应该去试试,当时参加KONA的人不像现在这样火爆,有些标铁资格赛成绩好就能晋级去夏威夷。当张先生把相关资料寄送到WTC不久,报名表就寄来了,但建议提前一个星期抵达夏威夷适应环境,而且报名费需要245美元,再算上飞机票,租车、一星期住宿、托运等费用大概需要3000美元,这对于还是穷学生的张先生来说还是挺高的。正在再次犹豫之际,国内外的同学和朋友纷纷鼓励张先生,表示从来就没听说过有中国人去比参加这种比赛,包括张先生的密西根大学留学生学者联合会、他的高中和大学同学们, 甚至素不相识的中餐馆和中国杂货店老板,都慷慨解囊,筹集了大概有了4000美元。得到亲友大力支持鼓励的张先生,坚定了参赛的信念,开始了紧张的备赛训练。
四、紧张备赛与摸着石头过河
当时,还没有现在这样丰富的铁三训练资源,特别是对于还是学生的张先生来说,真是既没有经验、也没有理论,连一起愿意进行长距离训练的队友都十分难找。张先生只好是一边看书籍杂志,一边自己实际摸索。由于还要准备毕业论文,他就真得从石头缝里挤时间训练,一般是早上去游泳,白天在学校做实验,等把试验样品放到仪器上去,在等待结果数据的3-4个小时里去骑一圈车,傍晚再去跑个17英里(28公里),通过两个月魔鬼式的训练,张先生越来越有信心。
张先生拿到上文提到的捐款后,对他那辆二手公路车车稍微改进了一下,换了个全碳坐垫,换了个像样轻便的锁鞋,又换了一个破风车把,因为当时碳的东西很少,全碳车更是没听说过,所以车辆基本是铝和碳拼接起来的,拿着这样的装备他又骑了几次100英里(160公里),终于熬到到距离赛前三周的减量期了。他还去运动生理系去做了功能测验, 体脂肪在5.3%, 肺活量, 最大供氧体积都是接近专业运动员水平。 出发前,同学为张先生开了一个欢送会,自行车车行帮助他把车拆好打包,并提供了一些工具。之后,张先生就这样只身前往为之准备长达三个月之久的赛场——夏威夷,等待他的是耳目一新的赛事感受!
五、初抵KONA与震撼体验
抵达夏威夷KONA后,张钒先生就住在上图的大会旅店中,并迫不及待地把国旗挂在窗前,潜台词是中国人正式挑战KONA了。张先生回忆说,赛前的一段时间里(一周),因为业余选手和职业选手在一起,所以感觉特别不一样。特别是因为自己唯一的一个中国选手,而且还是世锦赛,就暗下决心绝对不能太丢脸了,这个比赛一定要拿下来。记得有一天,张先生跑到旅店的会议室,正好看到日本队150多人,都戴着汉字”必胜”的太阳旗头标,在那里集体喊口号,看着特别的震撼。旁边的房间就是德国队选手,有202人。这次比赛里,美国队人数最多。因为只有一个中国人参赛,没有团体性仪式,张先生就拿着国旗四处走走,先后见到两个台湾人,三个新加坡人,还有一个马来西亚人,总之,极少有华人面孔,而其他参赛运动员对张先生的参与也都觉得很吃惊,感觉还不知道中国有练大铁的?后来,有个在当地开自行车行的华人经销商来到大会旅店附近,看到张先生拿着国旗,特意找到他,说从来没看过有中国人参加这个比赛,以前偶尔有一两个台湾人来过,这次看到大陆的选手非常激动,请张先生吃了饭,并热情地向他介绍当地的气候、风土人情,骑行路线等,更有趣的是, 张先生在逛当地集市的时候, 一位卖夏威夷软糖的华裔,说她看到有唯一中国人参赛的报道, 执意塞给我几包糖果,这段“孤独”的赛前经历让张先生既震撼和温暖,值得留恋。
六、针对性补短板与顺利完成游泳
经过上文那位车行华人老板的介绍,张先生本来就跃跃欲试的心情更加激动起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天天盼望着开赛。这期间,他着重做了一些准备工作,特别是针对自己的弱项——游泳展开了针对性训练。他特意在周围海里游了几次泳,主要是想适应一下当地水域的温度和潮汐情况,直到自己觉得心理比较踏实。按照张先生自己的计划,准备全程12小时到15小时之间完成,其中3.8公里游泳,计划要超过1小时30分。等到比赛当天,张先生身体状况非常好,发令跑响后十分镇定,看着清澈的海里的众多热带鱼, 用时1个小时20分钟就完成了游泳赛段,以1000名左右的成绩起水,当时是没有胶衣的年代他穿着普通的三角游泳裤,如果要穿上胶衣的话,估计提高到1小时5分至10分左右,应该是没问题的。
七、酷热、大风与骑跑两项
游泳赛段完成后进入180公里自行车和42.195公里跑步赛段,据张先生回忆当年比赛时气温非常高,大概是94℉相当于34℃,地表温度应该会更高,此外,骑车时候侧风也非常大,最后获得第五名的一名德国人Jurgen Zack跟记者讲在这场比赛中他也不得不以15公里的时速艰难前行,还有一些职业选手甚至被强大的侧风吹倒在地。连夏威夷铁人传奇人物,两次夏威夷铁人冠军Scott Tinley也中途退出比赛。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很多选手包括相当多的职业选手都选择退赛,但是张先生依然坚持着。终于,他以7小时14分的成绩完成了自行车赛段的比赛,给张先生印象最深的是, 他在骑车回KONA的路上, 看到前面直升飞机在盘旋,一会儿他看到最后的冠军Mark Allen马克•艾伦正追上一直领先的德国名将托马斯•海尔里格尔! 在骑行赛段张先生保持了原有的排名,仍以1000名左右的成绩进入跑步赛段。
跑步,一直是张先生的最强项,进入跑步赛段后他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反超,一路上不断调整着自己的配速,以至于后半程跑步比前半程还要快,等到他以3小时30分的成绩完赛时,惊喜地发现这是全场排名前200名的成绩,相应地也把张先生的整体排名从1000名出头一下子拉上到776名,至今仍是所有国人征战KONA历史上最靠前的耀眼的名次。张先生也因此创造了历史。
八、You are IRONMAN与名人效应
据张先生回忆,当他跑到最后一英里时,有一个下坡紧接着就看到了终点拱门,当时,他想到自己通过那么刻苦的训练能把这个比赛拿下来,也算是中国人第一次在KONA舞台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就非常激动,几乎要留下眼泪,于是就跑到拱门前,不知道哪来的一股劲,跳起来去摸门的横梁,伴随着主持人“Fan Zhang,You are an IRONMAN”的声音,留下了上面那张精彩的照片。
完赛T恤和奖牌
当地华人媒体对张先生报道
不曾想,这次KONA之旅让张钒先生成为了小小的名人,回到后学校的报纸、包括底特律的报纸都对他的这一壮举进行了报道,密西根大学校长当时也接见过他,最后的毕业典礼上,校长也提到了张先生,说“We have one IRONMAN the Ph.D,graduating this year.”(我们有一名IRONMAN博士在今年毕业),张先生回忆起这段经历的时候感到,能在人生最紧张繁忙的时候,在做博士毕业论文最艰苦的时候,在能够取得波马资格的同时,又代表中国人参加了KONA世锦赛,是让他引以为荣的事情。除了这些,张先生感觉自己完成IRONMAN后,最大的改变还来自周围人,不仅是同学,包括老师都觉得他非常有铁的体魄和强大的心理承受力,没有什么事情能够拦得住他。回忆起这段经历,张先生说IRONMAN是对自己的意志品质的一种磨练和再发现: 就是自己觉得任何事都还能做得更好一些,总能把自己的标准再提高一点,如果把这种哲理, 心态用在工作上,用在生活上,自己也是受益无穷。再往后,当张先生毕业找工作时,简历上写着自己是第一个中国铁人,参加过KONA世锦赛,有的公司面试时,都不去和他谈工作,而是直接说“I know you are an IRONMAN”(我知道你是一名IRONMAN),让张先生感到了一种特殊的尊重,言外之意就是公司愿意把这种事情交给他这样的人,公司觉得也会很放心。IRONMAN带给张先生的对自己的新发现不仅仅如此,还有更加惊人的变化即将呈现在张先生未来的人生道路上。
九、完赛的KONA与未完的铁三
张先生IRONMAN赛事奖牌
KONA完赛回到美国本土后,世界铁人公司(WTC)似乎对张钒先生在夏威夷的表现很满意,又发出了96年的比赛邀请,不巧正好和张钒先生的婚期冲突, 用他的话是只好忍痛割舍了。以后张先生忙于工作和家庭,直到2007年, 张先生又开始投入训练, 并从2008-2010年连续三年参加了在纽约普莱西德湖的大铁IRONMAN, 距离1995年KONA世界锦标赛15年以后,仍取得了12小时30分的成绩。此外,张先生还参加过6次70.3距离的比赛。
中铁协的邀请函
除了上述的IRONMAN系列赛事,张先生在1998年还回国参加过一次国家队的训练比赛。那是在1998年,当时的中国铁人三项协会的梁山水秘书长得知张先生参加KONA的壮举,就向他发出了邀请,和国家队一起在安徽备战奥运会亚洲杯,来到舒城参加了亚洲杯标铁比赛,成绩也进了年龄组前十。和国内顶级职业选手训练备赛的经历也给张先生留下深刻印象。后来张先生就一直在美国,目前,他已经是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的父亲了。
十、同在铁三之路上的父与女
受张先生影响,他的两个女儿从9岁开始就参加铁人比赛,经过刻苦训练,两个女儿现在已经连续5年进军美国全国精英组锦标赛(奥运标准距离),去年还代表美国青年队参加了在芝加哥举办的世界锦标赛,目前在圣地亚哥接受美国国家队教练的训练指导。
张先生女儿参加比赛
谈到女儿进入铁三领域,张先生感到,两个女儿从小参加游泳训练,就很自然地转型到铁三领域,自己并没有做硬性要求。同时,令张先生欣慰的是,两个女儿不仅铁三水平出众,学习能力也不输老爸:大女儿已进入加州加大伯克利读书并代表校铁人三项队比赛, 二女儿也要开始申请学校,一些大学赛艇队和铁三队都在向她招手。 值得一提的是,二女儿Leslie,因为妈妈的台湾人身份, 她曾被中华台北队邀请代表台湾参加亚青杯铁人三项比赛,可是年龄不到而未能成行。她还在高中办了个铁人三项俱乐部,并得到了美国铁人三项协会的资助。
十一、国内铁三的今天与明天
张先生当年的KONA证书
张先生认为,目前国内铁三发展势头非常好,涌现出大量向党琦这样的高水平运动员和很多铁三俱乐部。主要是,现在国内经济实力上去了,想当年要花上1-2万出国参加比赛是几乎不可能的,尤其是万达并购WTC后,铁三在国内高速发展的势头会更加明显。以前,中国缺乏铁三氛围,主要是大家不了解这个项目,知道了以后就马上会喜欢。张先生说,这个和跑马拉松不一样,马拉松相对枯燥,而且容易受伤,但是铁三通过游泳、骑车、跑步等交叉训练就能够避免伤痛。据美国的铁人三项协会统计,1999年时候会员为区区几千人,到了2015年则是16万,特别是在30岁以下这个年龄区间呈现爆炸式增长。张先生说,国内肯定有这种很大人群基数,关键就是要让年轻人知道这个项目,并鼓励他们去尝试,然后他们肯定就会上瘾的。当提到回国再次参加IRONMAN赛事时,张先生愉快地表示一定要赶上这次IRONMAN重归中国的契机,今年先参加IRONMAN70.3合肥站的比赛,如果明年有226公里距离的全程IRONMAN,他也很乐意再次回家乡参赛。
十二、张先生寄语
为了这次IRONMAN官方公众号的独家采访,张先生特地录制了一段视频,把一位老铁人对中国铁人的寄语娓娓道来。这次长达3篇的连载,也在张先生这段视频中结束吧。